返回 宋朝败家子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制茶成功[1/2页]

    绿茶的味道,果然神奇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,一片小小的茶叶,在经过杀青之后,会如此的香气扑鼻。

    宋代北方人饮茶的习俗承袭于唐代,那时的老百姓,会将姜盐桂椒等材料加入茶里喝掉。

    当时很多人却不太这种接受得了这种口味。

    后来苏辙,对于北方人喝茶的这个习惯,就作诗吐槽过:“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,盐酪椒姜夸满口。”

    这么黑暗的料理,更别说石小凡了。

    他早就对这饮茶感到厌恶。

    还好,平时石小凡其实也不怎么喜欢饮茶的。

    要不然,他早就开始准备革新这种饮茶之风了。

    酷爱喝茶的东坡,一生留下了众多咏茶的诗篇,也说到过茶中加姜的事情。

    当时苏轼在山东吃的茶里,据说还放有芝麻,而且是先放在盆中加以研磨,之后再放入姜、盐去煮。

    宋代斗茶先将饼茶碾碎,置碗中待用。

    以釜烧水,微沸初漾时即冲点入碗。

    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。

    于是发明一种工具,称为“茶筅”。

    茶筅是打茶的工具,有金、银、铁制,大部分用竹制,文人美其名“搅茶公子”。

    水冲入茶碗中,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,就会慢慢出现泡沫。

    茶的优劣,以沫饽出现是否快,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。

    沫饽洁白,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。

    因茶乳融合,水质浓稠,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,称为“咬盏”。

    茶人以此较胜负,胜者如将士凯旋,败者如降将垂首。

    这倒是很适合凌天扬的性格,斗茶赢了的耀武扬威为众人所崇拜,输了的垂头丧气技不如人。

    而石小凡所用的制茶方法,是众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。

    杀完青,再进行揉捻。

    通过外力作用,使叶片揉破变轻,卷转成条,体积缩小,且便于冲泡。

    同时,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,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。

    ?

    绿茶多为一次揉捻,嫩叶一般要揉一炷香时间。

    这是个体力活,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石小凡来说,直到累的满头大汗。

    曹小梅拿出手帕,给他擦试着脸上的汗珠。

    此时的绿茶,在石小凡手里已经基本成型。w~

    这种炒茶方法,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。

    其中茶多酚、咖啡碱,叶绿素、维生素大多保留了下来。

    从而形成了绿茶“清汤绿叶,滋味收敛性强”的特点。

    最后一步是烘干,再进行炒干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的绿茶,已经具有冲泡的特点了。

    说实话,口感上肯定比不上专业制茶大师的工艺水平。

    但石小凡炒制出来的茶叶,和如今市面上售卖的相差无几。

    “陛下,成了,可以泡一杯来尝尝。”

    狗腿子端来一盆水,石小凡净了手。

    赵祯走过去抓了一把,放在鼻端闻了闻:“好香,小凡,你说这个泡出来就可以喝了?”

    石小凡点点头:“来福,拿水杯来。”

    水杯,狗腿子来福将他们从马车上带来的玻璃杯拿了过来。

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制茶成功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